嫡幼子的从容人生_第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节 (第2/3页)

了。家里的公司都被两个姐姐架空了,老妈当年捞够本就赶紧离婚远嫁,又生了一儿一女,除了逢年过节来点短信,电话都不打。
  等到老头子去世,姐姐们连灵堂都不让他进,拎着两瓶二锅头,边喝边哭,脚下一个没注意就滑进了镇上的沙汪河,再有意识的时候就是在蒋氏生产的档口,他当时懵了好一会才想起向外爬,幸亏他当时有求生的本能,不然现在是什么光景还不好说。
  “安哥儿,醒啦,怎么啃上手了,是不是饿了,奶娘这就喂你。”
  话没说完就埋胸,靠,你是从哪里看出小爷饿了,小爷只是在思考人生。晃了一会头任然挣不开索性也就不挣扎了,埋胸,喝奶!
  当初一开始的时候,对于喝奶或许是重生这件事,他打心底都是有些抵触的,一直有些萎靡不振,这可急坏了他现在的娘亲,还在月子里就抱着他直哭,那一声声的就让他想起了老头子,要知道他这么不争气,非从棺材板里跳出来收拾他。
  时也命也,或许这就是他的命数,上天给他一次重来的机会,他就该好好做蒋氏的儿子,好好孝顺她,以赵秉安的身份再走一遍红尘。
  第2章 家人
  话说当日永安侯夫妇自宫中归来,得知自己又添了一个孙儿,真是喜不自禁。
  想想这正好是第十个孙儿,全了十全十美,且又出生在这样的好日子里,怕福气太大折了小儿的寿命,遂取了个小名唤“丑儿”,周岁前且让家里人这么叫着。至于大名嘛,听说当初这孩子出生时颇有波折,就随他兄长们取个“安”吧,愿他一生平安康泰吧。
  宁寿堂里,“哎,老三家的第三胎也生下来了。”说话的老妇人倚在矮榻上,由着旁边的嬷嬷卸去钗环,这宫宴中杯盏往来,来回交酬可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好不容易回了府,她自认为不是恶婆婆还要儿媳服侍,便吩咐儿媳们都各自回院了。旁边留下的都是自己多年的心腹,说说心里话到没什么。
  当初,珺儿初成亲一年就丧了妻,要不是老侯爷非要定下文平伯府那个病秧子,我儿何以要背个克妻的名头,真以为大家不知道这流言是从哪传出来的,也就是看在老亲的面上不言语罢了。
  到了选继室的时候,京城里哪还有什么好人家愿意结亲,老三不是老大有个侯爵能继承,本身也有本事,他性格温软连带着读书读得有些迂,平素为人处事自己也清楚恐怕连老二也比不上,只能矮锉里拔高个,选了当时刚进京的杭州巡抚的嫡幼女,如今看来,也算是一桩不错的姻缘,这蒋氏虽然平时爱拈酸吃醋,也尖酸名利了些,可就冲她能给我赵家生下二儿一女,就比老五家那不下蛋的强。
  自己三个儿子,老大赵怀珩自小由公公教导,性格沉稳,无论在府内还是在外面都是四平八稳,早些年就请旨封了世子,现如今也做到了兵部侍郎的高位,膝下二子一女,压根不用自己操心。老三赵怀珺呢,家里给他在通政司运作了个从六品的主事,现在也升到正五品参议了,前程不算远大,也算安稳了。
  唯独还有个小儿子,赵怀珏,自小如珍如玉的养大,不是自夸,那真是俊逸出尘,文采风流,当年可是在金殿上被先帝选上的探花郎,媒婆都快把门槛踩烂了,他却提出要娶自己恩师的女儿,当时自己心想,这媳妇出自吴兴沈氏,家大势大,其父又是翰林院大学士,与自家也算是门当户对,就答应了。
  可没成想,这都成婚五年了,至今一点信都没有,前两年碍于亲家的势,自己也没说什么,去年实在不能等了,就给了她两个丫头,只要是能生下孩子,到时候料理了也没什么,结果没成想回头老五就和自己呛上了,闹着要是逼他纳妾就出家,真真是狐媚子,活生生把她那孝顺听话的小儿子拐走了。至于老二赵怀琰,老四赵怀珉,他们又不是自己生的,随他们闹去,翻不了天就行。
  旁边的马嬷嬷自小就服侍老夫人,后来就嫁给了府上的大管事,现在也是府上有头有脸的人了,她一听这话就知道自家夫人在想什么,顺门顺路地就安慰起来。
  “是啊,三爷这位少爷正好全了数,奴婢刚去看过了,健健康康的大胖小子,来年啊,就能翻身叫祖母了。咱们这位小少爷出生的日子好,生的也好,可见是个有福气的,说不定啊就又给您带个孙子呢。”
  “但愿吧,儿孙自有儿孙福,随他们吧”
  老夫人一天舟车劳顿也不愿多说,洗漱后就休息了。
  而此时,玉函院里,蒋氏一边抱着她好不容易生下的儿子碎碎念,一边又嘱咐着该如何照顾她的宝贝儿子。旁边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