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节 (第1/2页)
赵琮越发觉得钱月默有意思,他伸手:“既如此,朕瞧瞧。” 钱月默起身,上前将盒子递给他,两人的手一点儿没碰到。钱月默姿态优雅,将盒子递到赵琮的手中,便又坐了回去。 赵琮轻松地打开盒子,盒底垫着红色丝绸,其上静静躺着一块白色的玉佩。赵琮伸手拿起那块玉佩,看了眼,没觉出什么不同来。他再反过来看,找了会儿,在面上瞧见一个很小的刻字:凉。 若赵琮没记错,西夏有个皇子,名叫李凉承。 具体排行第几,他实在是记不起来,这位李凉承在西夏的境况,大约也就比赵十一在魏郡王府好上那么一些些。 玉佩被他握在手中,可他生性体凉,未能将玉捂暖。 他沉默许久,看向钱月默,笑问:“淑妃何时过生辰?” “陛下,妾的生辰在十月里,十月初九。” “待到那日,朕为你大办一场。” 钱月默受宠若惊地跪下行礼:“多谢陛下。” “起身吧。”赵琮将那块玉佩放回盒中,“朕还有事要处理,便不再留你。” “陛下也当小心身子才是,天气渐凉。” “你的心意,朕已明了。这份心意,你与朕知晓就已足够。” 钱月默羞涩地笑,并应“是”。 看到她羞涩地笑,赵琮莫名地想起他每次在孙太后那处羞涩微笑的场景。 赵琮令染陶亲自送她回雪琉阁,染陶身后跟着两列小宫女,每人手中均捧有锦盒与布料,盒中是首饰、头面,另有花瓶与各色摆件,布料均是新贡进宫的,在正午的阳光下泛着温柔却又耀眼的光芒。 一行人走得招摇,整个后宫的人都瞧见了。不出半个时辰,所有人都知道最受宠的果然还是陛下当初亲自点的淑妃娘子。娘子得进福宁殿不说,还待了那么久,更是染陶亲自送回来的,还得了那么多好东西! 染陶走后,飘书不解问道:“娘子,您与陛下说了些什么?为何不留在福宁殿?陛下予您这般多的东西,可见心中是有您的。您又何必——” 钱月默却是舒坦地坐在榻上,进宫这些日子来,终于放下心来。 陛下是君,她不敢去猜测陛下的心思。但到底,她是能为陛下所用的,只要能为陛下所用,那便已足够。今日这些赏赐,足以帮她站稳脚跟,更别提还有她的生辰。她想,往后还有更多。 她也未给飘书解释,但她觉得,这样很不错。 她这个身份,不得不进宫。进宫做秀女,也是有专门的姑姑给她讲过男女之事。她一直颇难接受,本陌生的两人,为何要行那事?如今,不用再那般做,而她又能自保,且在宫中还不错地过下去,这样很好。 钱淑妃得宠,隔壁嫣明阁中的三位美人,有两位看起来是无大志向的,无甚反应。那位送过汤但未能成功的戚娘子却是气狠了,要砸室内东西,被宫女拦住,劝道:“娘子,咱们屋里东西,上头都是有记录的,不能砸,您——” 这话说得戚娘子愈发气不过。 她父亲只是知县,根本不敢跟钱淑妃比。可是人心便是这样奇怪,越比不过,越是要比。她长得也很美貌,为何不能得陛下宠? 只要陛下看过她一眼,定然会喜爱上她,也会给她赐那些华美的布料与首饰。 钱月默走后,赵琮却依然坐在厅中的高椅上,他又从盒中取出那块玉,并一直看着。 此时不如他从前生活的年代,无科技也无互联网,即便大宋有细作在西夏,传信回来,总得要些时候。除非是他这种登基六年也未能亲政的长久性新闻,能被人久久记住外,很多突发性的事件,他是无法立即知晓的。 跟何况,如今大宋的信息汇总全部掌握在孙太后手中。 他暗自琢磨,虽还未亲政,但这些应当都准备起来。 那么这位名叫李凉承的皇子,拐到钱月默那处送了这么个玉佩是何意思?这是幸亏钱月默是个聪明的,若是个不甚灵光的,定然也不把那羊毛织品放到眼中,兴许一辈子都不会打开那个盒子。即便机缘巧合,打开盒子,看到那玉佩,不仔细瞧,谁又能瞧见上头那个“凉”字? 李凉承就那么确信钱月默能刚好将盒子送到他这处? 可见这个李凉承也是心思缜密之人,每一环都已考虑到,而他定当还有后招。 一般被派去国外的使官,均是国主的亲信。这西夏的亲信既然帮李凉承递东西,自然就已不是那真正的“亲信”。李凉承不仅心思缜密,更是有些能力的,还能早早将使官收拢过去。 一个有能力,有心机且又不受宠的的属国皇子想要与他搭上关系,为了什么? 为的无非是那几样。 赵琮轻笑,想罢,他将手掌盖到桌上,放开那块玉佩。 他正愁没人好派去西夏呢,毕竟他的亲信还太少,人手不够,如今就有人自动送上门来。 这个细作,可比孙太后的细作厉害多了。 且无论如何,西夏的使官定然还会来求见,亦或通过其他法子,与他联络。 好歹是他们有求于他,他急什么? “福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