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节 (第4/5页)
口做了个算盘的谜面。此物乃是打动乱如麻之物,显见的她是心中烦乱不安。 再看其他人,探春作了风筝,乃漂浮随风之物; 惜春作佛前海灯,乃清静孤独之物; 宝钗作的是更香,黛玉作的是竹夫人,竟是一个赛一个的凄凉。 明明是上元佳节,却生生没有了半点喜气。迎春站在屏风前,看着众姐妹的灯谜,心中越发凄凉,一股渗进骨子里的寒气缠绕周身,久久不能散去。 邢夫人对灯谜毫无兴趣,也猜不出来,一整个晚上她都在全力对付王夫人,炫耀自己的诰命,讥讽王夫人虽生了个娘娘出来,却是无宠无子的,还不能恩及家眷。倒是说的极为开心,回家的路上也兀自滔滔不绝。 迎春随声附和的听着,心不在焉,却也没有被看出心思。可是满腔愁绪无人能说,只好自己憋着一腔冷意回了房,便再也撑不住,颓然坐倒在床上。 第81章 害人害己 过完年, 皇上开笔, 朝廷开工,一切如常。 海疆的战事渐渐不再受到关注, 拖得太久了,既无捷报,也无败战,不管是想得利的还是纯粹关心边疆的都耐不住长时间的拖延战,渐渐抛到了脑后。唯有被分派去管理备战物资的贾琏时时提心吊胆着,其余人等,便是户部大佬都不再多加重视。朝政也渐渐转向了春耕、夏蝗、秋汛、冬藏等庶务。 各个部门都在朝户部伸手要钱,工部说去年受灾了,吏部说某某地官员贪污了, 兵部倒是打着边疆战事的旗号, 总算师出有名,但是一个个的也并非大公无私。说着说着,两边的人就有可能当堂争吵起来,一个个都斗的面红耳赤, 大有不挣出个高下就不罢休之势。 高坐金銮殿的皇上和更高一阶临朝的太上皇也在争夺对于朝堂的控制权, 父子反目, 斗得不可开交, 再加上下面争吵的几乎要当堂掐架的各部官员, 朝堂乱入菜场,为着些许蝇头小利,硬是闹得脸面全无。 贾琏在下面听得心惊胆战的, 所能做的唯有紧紧卡着军饷和粮草的备份不被人挪用了去。户部尚书钱瑾同宁珊关系还算好,又有两皇下定了决心要血战到底,因此倒也没有人非要动边疆需要的钱粮,又有钱瑾时不时的照拂,倒也无形中减轻了些许压力。 贾赦这个兵部员外郎目前正长期出缺中,两皇倒是没惦记这么个小位置,但许多与宁珊不合的文臣却总想着把他弄下去,换一个自己人上来。便连一向视兵部为粗鲁莽汉的贾政也跃跃欲试,想将贾赦的位置据为己有,为此不懈奔忙中。 北静王倒是乐于帮一把,因为宁珊当庭怼他的事情,北静王早已内心记恨上了,嫌他碍事的很,想要背后动一些手脚。虽然贾政也是个没用的货色,但若能用他替了贾赦,也是狠狠扫了宁珊的面子,虽没什么伤筋动骨之处,但让他颜面无光也是乐事一件。 只是目前,南安王被俘,西宁王被圈,北静王无兵,东平王又被绊在北疆走不开,因此四王八公这群人也只能口头上叫嚣的厉害,私下里除了拉拢一些文臣,也闹不出多大风波来。虽然太上皇暗地里支持自己的心腹旧臣,却也不会在这种事情的插手。又有当今明摆着在跟太上皇较劲,一时之间,四王八公一系无论做什么均有束手束脚之感,只能一切照旧,维持着原来的平衡。 这一日,北静王照例在家中开文会,摆出礼贤下士之姿态,意欲拉拢一些寒门士子,或者干脆寒门学子。但是表面上,北静王的旧相识却是勋贵子弟。诸如贾宝玉,自从在秦可卿的葬礼上得了北静王青眼,便一直被邀请与会,很是结识了一些出身不凡的子弟,更同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年轻一代风流人物结为好友,私下里也多有相聚。 北静王年方弱冠,一向以才华出众、容貌丰美、气质脱俗的清雅贵公子形象示人,在家中举办宴会也是以诗、文、词、曲等候为主题,尽显清高淡雅之气。然而贾宝玉等人的私下聚会却往往有风流名妓相伴,年少轻狂,倒也并非不可行。只是这样一来,难免不如北静王之意。 他本来是想借此笼络一些真正的有学之士,以为自己所用,却不料,常来常往的与会者多是些擅长溜须拍马、吹捧奉承之辈,除此之外,就是固有的四王八公后裔,乃是天然的同盟,不需要拉拢,顶多只是巩固关系罢了。 便如贾宝玉这等在家中受尽宠爱,却根本摸不着贾家半点权柄人脉之流,即使拉过来也只能算个凑数的。不过考虑到宫中的贾嫔,终究还算有个能吹枕头风的希望,便一直不曾放弃贾宝玉。 而贾政虽然自命清高,却也乐意儿子跟一位王爷交好,更兼他一直汲汲营营想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