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2节 (第2/5页)
教育皇帝,基本上都由德高望重的老头儿瓜分,与其一脉相承的还有少师、少傅和少保,负责培养太子。受封为“三师”之人可得到帝王的礼敬,非正式场合无需跪拜除太上皇和皇上之外的龙子凤孙,而且走到哪里都要被人尊称一声帝师,这对于热爱面子大过天的文臣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三公则是秦代就有了的太尉和远古时期就存在的司徒和司空这三个官职。曾经的三公可谓人见人畏,权势滔天,三个人联手几乎能瓜分掉所有的中央权力,别说架空皇权,弄死个把帝王跟吃饭一样简单,栽在他们手下的皇子皇孙更是罄竹难书。但是时过境迁,到了隋朝的时候,“三公”就变成了毫无实权的荣誉称号了,专门授给那些功臣勋老,换句话说,就是多加一份俸禄给最高龄退休的三个老头养老。 对比起来,“三师”虽然没什么实际权力,但是毕竟还承担着教育帝王的重任,起码名义上还是要动不动准备一些看似高深莫测的课题,时不时往宫里走一走假装监督皇帝多读书。而“三公”呢,却是什么都不用干,挂着超品头衔在家玩儿孙子就行了。又清闲又体面,不过是多给一份俸禄,稍微提高一下生活待遇,轻而易举就摆平了文臣们的不忿。 武将们都是宁珊的忠实拥趸,虽然不理解所谓三师三公到底有什么存在意义,不过反正陛下决定的都必须有道理。于是,人人赞成,并率先向首批受封的六个老头儿表达祝贺。文臣们略羞赧的反省自己的小肚鸡肠,急忙反过来称颂武将们保家卫国的崇高品质和卓越贡献。双方和和气气,一扫前些日子的战火纷飞,互相恭维的甜言蜜语不要钱似的往外撒,把悄悄摸过来,本来准备看文物大战好戏的贾赦酸的牙都倒了,御膳房的工作量锐减了好几天。 等朝上朝下,文武百官彻底亲如一家了,宁珊终于腾出空来开始琢磨提携鸡犬。俗话说的好,皇帝也还有三门子叫花子亲戚呢,宁珊掰着手指算了算:真·穷亲戚,推广种粮先锋刘姥姥必须树立为典型;薛家看在贡献出两个女儿帮忙打理后宫,陪伴公主还兼职辅佐蠢爹行使皇太后职权的份儿上也值得被奖励一二;最后还剩一家,就看在傻爹心里哪位曾经的狐朋狗友更有地位了。好歹也是他亲封的太上皇,该有的面子宁珊还是愿意替他撑着的,只要贾赦有求,基本都可以商量。 宁珊没打算端着抬着的,非要做一个满身霞光闪瞎人眼的完人。水至清则无鱼,虽然皇帝号称真龙天子,可到底是人不是神,真成了大公无私、明察秋毫的神人,不是把自己的大臣都逼死就是被大臣把自己逼死。为了和谐皇朝的共同进步,宁珊决定给自己制造一些可以被理解并宽容的小缺点——例如,从贾史氏那里学来的偏心。 但是偏心的对象有纠正的必要,暂且不说宁珊目前只有一个儿子,还不需要考虑偏心的问题。单是作为皇帝,就绝对不能在子嗣继承的问题上有污点,一个明君是绝对不会在公开场合表现对某一个儿子的特别喜爱,除非他只有一个儿子。 这样做的目的其一是为了继承人的安全,第二也是维护集中皇权的崇高性,毕竟一山不容二虎,皇子一旦坐大,势必要卷起血雨腥风,就算他自己谦恭礼让,也抗不住身后一群拥护者的赶鸭子上架。夺嫡这种事情,放在什么时代都极其糟心,不管是跟儿子抢还是跟兄弟夺,宁珊不希望有一天自己所向披靡的长剑不得不指向自己的亲人。 于是,励志做明君的宁珊独辟蹊径,选择了不管从什么角度看都毫无风险的偏心对象——享太上皇之名行皇太后之职的傻爹宁贾赦。 成为太上皇的第一百天,贾赦幸福的头疼了。 第192章 “少女”真君 其实早在当了太上皇不久, 贾赦就开始琢磨回报过去力挺过他的东府, 当然更重要是去一直打压他、欺负他、虐待他的西府面前得瑟。可惜他入宫以后就陷入了四脚朝天的繁忙之中, 不管想知恩图报和还是要耀武扬威都还只能是一个计划。 随着朝廷步上正轨,涉及到内外命妇的管理条例不断增加, 本该手握凤印操控这一切的璎华皇后还没开始进入系统学习就怀胎二度,被整个太医院恭请静养。 长公主迎春一面孝敬长嫂,一面照顾幼侄,腰间挂着皇帝私库钥匙, 手上握着后宫账目明细, 日理万机不在宁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