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节 (第3/4页)
我们的,我们找个机会搬过去住可好?” 陈氏微愣,这个她当真没有考虑过,不过她婚后也不是没去过京中白府,那地儿住着的确气闷得很,尤其是小一辈的孩子纷纷成亲生子,房子早已不够住,一大家子都要挤在一个小院子,女儿这提议虽然未必可行,白府那边和自家夫君都未必能同意,但早有准备总是好的,就是偶尔去小住一下也是不错。 或者就在白府旁边置上一小宅子,如此既能说不扰了老人家和大哥大嫂,又圆了不孝顺父母之说,再在细节上谋划一下,也未必不可行。 静姝见母亲动心,心中暗喜,她母亲是有钱,可前世回了那京城白府,因着人生地不熟,父亲愚孝,不仅处处受制,嫁妆也是一再补贴白府“清高的大窟窿”,却只因出身商户又未能生子,还要被祖父母不喜,处境艰难。 这世定要好好谋划,不至于任人拿捏。 ******* 中秋节转眼即至。 温夫人和昌州城知府大人的继妻何夫人是姨表姐妹,原本早没了什么来往,但自温习元乡试得中蜀地第三,两家便又走动了起来。 温习元和静姝定亲之前,何知府还有心将庶女许于温习元,只是尚未提出,温家便和白家先就定了亲,此事便也作罢。 何夫人还有一子,和温玉菡也是年纪相当,虽才过了秀才试,未有举人功名,可少年举人能有多少个?温夫人也曾衡量了半天有心想将女儿许给何家,奈何其表妹何夫人却是一直打着太极,并不应承。 这日中秋,何夫人却是意外受了自己夫君何知府的指令,虽心中诧异又有些不情愿,但仍是热情的接待了过来走礼的温夫人。 何夫人听说了自家表姐打算举家去京城陪温习元参加春闱,心中有点酸又有点不屑,不过面上却是道:“也就是表姐了,这般有心,如此才能养出这般优秀的儿子来。前些日子,我听我家老爷说,他表兄吏部侍郎刘大人读了习元的文章都赞好呢,再听了我家老爷赞习元一表人才,真恨不得把自家女儿许给习元才好。” 温夫人就算不熟知大周官制,也知吏部侍郎是个什么职位,且她听自家表妹说过,这位吏部侍郎出身京中官宦世家,哪是白家一自诩书香世家实际却早已没落无丝毫权势的人家可比。 温夫人心中很是一动,面上却也不露,只道表妹过奖,儿子还全赖妹夫提拔一类的。 何夫人就是一笑,微微叹道:“表姐也知道,我家老爷从不出虚言。我在表姐面前也不说虚话,我家老爷当初还曾动过念头,想把惜姐儿说过习元,只是想着以习元的资质,怕是惜姐儿也委屈了他,却万万想不到习元竟会匆匆就定了亲,真真是可惜了。我可听说京中权贵人家素来有榜下捉婿的习惯,但凡少年进士都可娶得高门贵女……” 惜姐儿便是何知府家的庶女。 何夫人一边说着一边看温夫人面色转换,看火候差不多了便就收了话头,不再说下去,反是赞起一旁的温玉菡来。 温玉菡刚刚听了表姨母何夫人的话,心也是砰砰跳,她自是知道,若是哥哥能娶个京中的高门嫂子,对自己的亲事将会是很大的助益。 就算是为了联姻,为了哥哥的仕途,母亲和嫂子也只会想着把她高嫁,以求得将来的互助,而不会随便把自己给许出去的。 而且嫂子出身京城,对京中权贵人家也是熟悉,自己的亲事七八成都是要在京中找了,自然有个熟悉京中权贵圈的嫂子是一顶一的重要。静姝家虽然有钱,可静姝她们母女自己对京中都是一抹黑…… 不管小姑娘心思几转,何夫人还在赞着温玉菡,说道:“表姐真真是好福气,不仅儿子是少年英才,这女儿也是养得这般水灵,又孝顺懂事。我若是有表姐的一半福气,有个像菡儿这般的女儿就好了。” 话音一转,又道,“说来前些日子慈山寺的慧心大师说了,说明年夏季是我家荣哥儿的旺季,若是在初夏帮荣哥儿定上一门亲事,更是会旺上加旺。” 荣哥儿便是何夫人的独子,何知府的嫡次子何荣。 这话说的温夫人和温玉菡心中都是一跳。今日自家表妹这般热情,夸奖奉承的话一个劲的往外蹦,最后又是夸奖自己女儿,又是说他儿子的婚事,这不能不让温夫人深思。 她觉着,那吏部侍郎怕是真对自己儿子动了心思。若只是随便一赞,自己表妹犯得着这般殷勤吗? 而且何荣的婚事,没有何知府的